网站首页 > 笔友分享 正文
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|
同志们:
今天召开这次全区环保工作推进会,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市委、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决策部署,分析研判当前全区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,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、再部署、再落实。刚才,*同志传达了市环保会议精神,几个街道和部门也作了汇报,讲得都很好,问题找得准,措施也比较实。下面,我讲三点意见。
一、正视成绩与短板,深刻认识环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
生态环境保护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这是一项必须时刻记在心中、抓在手上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。今年以来,全区上下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,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,这一点必须予以肯定。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,截至9月上旬,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.58,同比下降6.5%,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。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治理成效尤为显著,PM10累计平均浓度已连续25周在全市六个主城区中排名第一,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扬尘污染管控方面下的功夫、花的力气是卓有成效的。细颗粒物浓度也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,今年1—8月累计浓度为38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5.4%,优良天数增加了12天。尤其是刚刚过去的8月份,出现了连续15天的“优”等级天气,PM2.5单日浓度最低降至15微克/立方米,广大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“*蓝”带来的幸福感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,离不开全区环保战线同志们的日夜坚守。
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更要清醒地看到,当前全区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,任务极其艰巨。这份成绩单,是在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基础上取得的,基础尚不稳固,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。一方面,结构性污染的根源尚未根本扭转。我区地处城市*区域,产业结构偏重、能源结构偏煤、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的“三大结构”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,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处于高位。另一方面,季节性污染的挑战日益临近。再过不到一个月,就将进入秋冬季,这是传统的大气污染高发期。届时,不利的气象扩散条件将与污染物排放形成叠加效应,极易引发重污染天气。回顾去年秋冬季,我区PM2.5累计浓度一度高达61微克/立方米,虽然同比有所下降,但这个数值本身就说明了压力之大、挑战之巨。更要警醒的是,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。比如,一些部门和属地街道还存在思想麻痹、精神懈怠的现象,认为环保工作已经抓了好几年,可以“歇歇脚、喘口气”了;个别工地对扬尘管控“六个百分百”的要求执行不到位,夜间施工、渣土运输环节仍有漏洞;部分餐饮企业的油烟净化设施“装而不用、坏而不修”的问题时有发生;对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的管控和淘汰力度仍需加大。这些问题,看似是小事,但“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”,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,都可能对全区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造成拖累。因此,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。必须彻底摒弃“环保影响发展”的错误观念,牢固树立“抓环保就是抓发展”的正确政绩观。要以“逆水行舟、不进则退”的危机感和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、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,以决战决胜的姿态,全力以赴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蓝天保卫战。
二、聚焦关键领域与核心指标,实施靶向发力与系统治理的精准组合拳
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不能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紧盯核心污染物,扭住关键污染源,实施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,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地生根、见到实效。下一阶段,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。
(一)以超常决心深化源头治理,坚决遏制工业污染存量与增量。工业污染是我区大气污染的“主战场”,是实现空气质量根本好转必须啃下的“硬骨头”。必须坚持“治、提、管”三管齐下。一是强力“治”。要加快推进存量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。目前正在实施的“*重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项目”,总投资1.2亿元,计划对园区内35家涉VOCs排放企业实施“一企一策”的升级改造,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%。相关部门要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确保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,实现VOCs年减排量超过200吨的预期目标。二是主动“提”。要引导和倒逼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。区工信、生态环境等部门要联合行动,对辖区内现有的钢铁、焦化、水泥等行业的3家重点企业,逐一明确改造时间表和路线图。对于按期完成改造并稳定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,在环保专项资金、绿色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;对于逾期未完成的,要依法依规采取按日计罚、限产停产等严厉措施。三是精细“管”。要全面推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化管理。生态环境分局要牵头,在10月中旬前,完成对全区涉气工业源的新一轮排查和绩效分级,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。坚决反对“一刀切”,确保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,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,让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(二)以最高标准实施精细管控,全面巩固和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成效。扬尘治理是我区的“长板”和“亮点”,但越是如此,越不能有丝毫松懈。要从“治标”向“治本”深化,从“人防”向“技防”升级。一是升级监管平台。要充分利用好已经建成的“智慧工地扬尘在线监控与联动执法平台”,将全区50个在建工地全部纳入24小时在线监控网络。区住建局、城管局和生态环境分局要实现数据共享,一旦发现PM10浓度超标、喷淋设施未开启等问题,平台自动预警,执法人员能在半小时内抵达现场处置,形成“在线监控—自动预警—精准派单—现场核查”的闭环管理模式。二是压实主体责任。区住建局要持续加大巡查力度,严格督促所有在建工地不折不扣落实“六个百分百”要求。对连续两次被通报或在线监测数据长期异常的工地,要果断采取查封、暂扣施工许可证等措施,并将其列入建筑市场信用“黑名单”。三是拓展治理领域。扬尘治理不仅仅局限于工地。区城管局要加大对主次干道、城乡接合部道路的机械化清扫和冲洗频次,特别是夜间要增加湿扫作业,有效抑制道路二次扬尘。对渣土运输车辆必须严格实行密闭化运输,严查“跑冒滴漏”和带泥上路行为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通报一起。
(三)以最严要求强化移动源监管,有效降低交通运输领域排放强度。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,移动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,特别是导致氮氧化物和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。这项工作涉及面广、难度大,必须多部门协同发力。一是加快淘汰更新。区交通局、公安分局要协同配合,通过经济补偿、限制使用、加强监管等综合性措施,确保在2026年底前,全面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1500辆老旧柴油货车的淘汰任务。同时,在公交、环卫、物流等公共领域,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,力争明年新增或更新的车辆中新能源占比达到85%以上。二是严控在用车辆。要充分运用遥感监测、黑烟抓拍等科技手段,结合路检路查,形成“空中遥感监测、地面设卡检查”的立体化监管网络。重点筛查和锁定排放超标的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,一经发现,必须限期维修治理,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。三是优化交通结构。要从长远着眼,协同市级规划部门,优化我区货运通道布局,引导过境重型货车尽量绕行城区。同时,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,提升公交服务水平,倡导市民绿色出行。
(四)以系统观念坚持多措并举,全面治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污染源。环保工作的好坏,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。对于餐饮油烟、散煤燃烧等“身边”的污染,必须下大力气、用“绣花”功夫去解决。一是坚决推进清洁取暖。我区“*区清洁能源替代工程(一期)”已基本完成,实现了建成区3万户居民的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。区发改局要牵头启动二期工程规划,力争到2026年,在城市核心区全面建成“无煤区”。对于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域,要严控劣质散煤销售和使用,确保群众使用清洁煤。二是深化餐饮油烟治理。区城管局、市场监管局要持续推进“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升级改造与监管项目”,确保年底前全区80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全部安装高效净化设施。同时,要探索建立油烟在线监控系统,对重点餐饮企业实现远程监控,严防“装而不用”的现象。对于群众投诉强烈的油烟扰民问题,必须第一时间响应、第一时间处理,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。
三、强化责任担当与机制创新,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
目标已经明确,任务已经下达,关键在于落实。能不能把部署变为行动、把蓝图变为现实,考验的是各级干部的责任心、执行力和工作作风。
(一)必须层层压实责任链条,构建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齐抓共管格局。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某个部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全社会的“合唱曲”。要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、‘一岗双责’、失职追责”的要求。各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要坚决扛起属地管理责任,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、负总责,把环保工作压力传导到社区、到网格、到每一个污染源。区环委会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主动担当,密切配合。生态环境分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、统一监管的作用;住建、城管、交通、工信、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要按照“管行业必须管环保、管业务必须管环保、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”的原则,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,形成强大工作合力。绝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、责任悬空的现象。
(二)必须持续创新监管手段,提升“依法治理、科学治理、精准治理”的能力水平。新时期的环保工作,不能再沿用老办法、老路子,必须向科技要效率,向创新要动力。要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“天地人一体化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,综合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、地面微站、移动监测车等多种手段,实现对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精准溯源。要强化执法刚性。环保执法不是“请客吃饭”,必须“长牙带电”。要用足用好新《环保法》赋予的查封扣押、按日计罚、限产停产等执法手段,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“零容忍”的高压态势,依法严惩、绝不姑息,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,让守法者得到公平对待。
(三)必须完善严格考核机制,树立“奖优罚劣、真抓实干”的鲜明工作导向。要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,真正让考核成为推动工作的“风向标”和“催化剂”。区委、区政府已决定,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作为一项硬指标,纳入对各街道、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,并加大权重。对工作成效突出、排名靠前的单位和个人,要予以表彰奖励;对工作不力、进展缓慢,导致辖区空气质量恶化、发生重大环境问题的,要严肃进行约谈问责,该通报的通报,该处理的处理。通过动真格、见真章的考核问责,倒逼责任落实,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。
同志们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是挑战,更是机遇;是压力,更是动力。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美好环境,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,也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起的历史责任。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迎难而上,真抓实干,坚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,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谢谢大家。
猜你喜欢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市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提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新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提纲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市社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全区2025年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区环保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森林消防总队2025年度新训干部骨干集训结业总结大会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区基层社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市委社会工作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
- 2025-10-13 在2025年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提纲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