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侧显示信息
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

网站首页 > 笔友分享 正文

思想政治工作发言:“虚”入“实”暖人心,《条例》指引下基层思政工作的落地之道

w227 2025-10-13 09:39:21 笔友分享 13 ℃
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

“念完稿子散会,抄完笔记归档”,曾是不少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刻板印象。中共中央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明确提出,思想政治工作要“接地气、贴民心”,为基层党组织破解形式主义、做实思想引领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基层党组织唯有跳出“高大上”的误区,把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心坎上,才能让思政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、激发动力的“金钥匙”。

一、做“减法”:卸下形式包袱,回归育人本质

《条例》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“力戒形式主义”,这要求基层党组织首先向“虚功虚做”开刀。当前,部分基层思政工作陷入“材料论英雄”的怪圈:会议照片摆拍、学习笔记凑数、心得体会代写,看似轰轰烈烈,实则毫无实效。破解此困,需精准做好“减法”。

精简流程环节,砍掉不必要的“留痕要求”,不把打卡次数、笔记页数作为考评标准,让干部职工从“应付检查”中解脱出来。某街道党工委取消“每月思政学习简报”硬性要求后,干部们反而主动分享学习感悟,交流频次较以往提升3倍。同时,剥离冗余内容,聚焦核心需求设计学习计划,避免“照本宣科念文件”,多讲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政策解读、案例分析,让思政内容从“纸上”落到“事上”。

二、做“加法”:创新载体形式,对接真实需求

《条例》明确要求思想政治工作“创新方式方法”,这需要基层党组织在载体创新上做足文章,让思政工作从“单向灌输”变为“双向互动”。

在场景上求突破,打破“会议室局限”,把课堂搬到一线。车间班组可以开展“工位微党课”,结合生产难题讲担当;社区网格能够组织“庭院议事会”,围绕民生实事谈初心。某企业党支部组织“劳模带学”活动,让技术骨干结合攻坚经历解读政策理论,参与率较传统会议提升80%。在渠道上扩维度,善用新媒体搭建互动平台,通过短视频解读政策、直播访谈答疑、线上话题讨论等形式,契合年轻职工的信息获取习惯。建立“思政需求清单”制度,定期调研干部职工关心的职业发展、权益保障等问题,针对性设计内容,让思政工作精准对接需求。

三、做“乘法”:融合业务实践,实现知行合一

《条例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“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”,这意味着思政工作必须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,才能发挥“乘数效应”。脱离业务的思政工作,如同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
基层党组织要找准思政与业务的结合点,在实践中深化思想引领。在项目攻坚中成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让干部职工在破解难题中感悟责任担当;在志愿服务中组建“初心服务队”,让大家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宗旨意识。某医院党委将“医德医风教育”融入查房流程,通过老专家带教讲职业精神,年轻医护人员的患者满意度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。同时,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,针对职工反映的通勤难、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主动协调解决,用“办实事”的温度暖人心,以“解难题”的实效强认同。

四、做“除法”:健全长效机制,筑牢走心根基

《条例》要求构建“常态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”,这需要基层党组织破除“一阵风”思维,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机制,扫清阻碍实效的“堵点难点”。

建立“常态化谈心”机制,支部委员每月与党员职工开展1次“一对一”交流,既谈工作进展,也聊思想困惑,及时发现并疏导负面情绪。某机关党支部通过谈心发现年轻干部“怕犯错不敢担当”的问题后,开展“容错案例分享会”,有效激发了干事热情。完善“分层分类”机制,针对老职工侧重传统教育、青年职工侧重创新形式、一线职工侧重实践体验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教育。同时,培育骨干队伍,选拔善于沟通、扎根一线的党员担任“思政联络员”,让身边人讲身边事、用身边理教育身边人,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与感染力。

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“真实”,落脚点在于“人心”。《条例》为基层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,从减形式、加载体,到融业务、建机制,本质上是回归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初心。基层党组织唯有把“大道理”转化为“小故事”,把“硬要求”变为“暖关怀”,才能让思政工作真正走进干部职工内心,成为推动工作、凝聚力量的强大动力。

联系我们
付费后若不能复制,请刷新页面重试。 如有问题,再加客服微信。 工作日上午8:30-11:30 14:30-17:30
免费复制
微信扫码领取验证码
注:需在公众号回复"验证码"
输入验证码后可以免费复制
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
付费30天内免费复制

价格:2.99元

支付宝支付
扫一扫,支付¥2.99

正在加载二维码...

支付完成后,请等待10秒左右,请勿关闭此页
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
最新留言